洞角長山頂碳十四斷代
出 處 |
第 一 探 坑 第 七 層 |
第 五 探 坑 第 二 層 |
第 五 探 坑 第 三 層 |
同 左 |
同 左 |
同 左 |
第 五 探 坑 第 四 層 |
第 六 探 坑 第 四 層 |
第 七 探 坑 第 三 層 |
第 八 探 坑 第 三 層 |
第 八 探 坑 第 四 層 |
第 八 探 坑 第 五 層 |
第 十 探 坑 第 二 層 |
第 十 一 探 坑 第 四 層 |
第 十 一 探 坑 第 六 層 |
第 十 一 探 坑 第 八 層 |
深 度 ︵ 公 分 ︶ |
80 ︱ 90 |
40 ︱ 60 |
60 ︱ 80 |
60 ︱ 80 |
60 ︱ 80 |
60 ︱ 80 |
80 ︱ 100 |
90 ︱ 110 |
70 ︱ 90 |
70 ︱ 90 |
90 ︱ 110 |
110 ︱ 130 |
50 ︱ 70 |
80 ︱ 100 |
120 ︱ 140 |
160 ︱ 180 |
送交臺大物理系碳十四研究室的十六個單位洞角木碳出處(表二十九洞角與長山頂試掘報告頁107)
編號 | 出處 | 距今年代B.P. (5568±30為半哀期) b. 1950 |
文化系屬 |
NTU-283 | 第五探坑第二層 | 1399±42 | 素面紅陶 |
NTU-284 | 第五探坑第三層 | 1499±45 | 素面紅陶 |
NTU-285 | 第五探坑第三層 | 1572±47 | 素面紅陶 |
NTU-286 | 第五探坑第三層 | 1751±53 | 素面紅陶 |
NTU-287 | 第五探坑第三層 | 1832±55 | 素面紅陶 |
NTU-299 | 第五探坑第四層 | 1878±94 | 素面紅陶 |
NTU-298 | 第十一探坑第八層 | 2664±80 | 灰黑陶 |
洞角遺址碳十四年代(表三十洞角與長山頂試掘報告頁108)
出 處 |
第 二 探 坑 第 四 層 |
第 二 探 坑 第 五 層 |
第 二 探 坑 第 六 層 |
第 二 探 坑 第 七 層 |
第 二 探 坑 第 八 層 |
深 度 ︵ 公 分 ︶ |
90 ︱ 110 |
110 ︱ 130 |
130 ︱ 150 |
150 ︱ 170 |
170 ︱ 190 |
送交臺大物理系碳十四研究室的五個單位長山頂木碳出處(表四十一洞角與長山頂試掘報告頁119)
長山頂遺址第二探坑第六層碳十四年代1531±46 B.P. (NTU-290) (洞角與長山頂試掘報告頁120)